網頁

2008年7月30日

我的晚餐-香香魯青菜

很多減肥達人會告訴你,不要吃晚餐就會瘦,不然就是一堆的減肥法,告訴你六點以後不能吃晚餐,不要喝水,或者是偏食的減肥法。我這裡的這份食譜卻會讓你吃得飽飽的,可是還能繼續瘦喔! 這我通常拿來當晚餐,吃不完的部份加兩份肉類,就可以帶到公司變午餐。

準備工作:把你喜歡的青菜洗好切好/調味料準備好

會用到的調味料-五香粉,白胡椒粉,胡椒粒,鹽,味素


鍋子裡加100cc的水,加入一醬油瓶蓋的醬油,加入調味料,燒熱,將較硬的青菜先下去煮,蓋子蓋起來


一大鍋的A菜


魯到菜都軟了之後,放入不須悶煮的葉菜,軟了就可以吃囉!夠簡單吧?!

配一顆水煮蛋

這道菜裡面的青菜可以自由搭配,一開始我用高麗菜、杏鮑菇、空心菜,今天我用竹筍、高麗菜、A菜、山藥,都很好吃,主要是調味料有入味,味道有胡椒香香辣辣的感覺,又不會像羊在吃草,整個就是好吃的沒得比又零熱量!

這樣煮下來的份量我都吃不完,飽到隔天,因此把剩下的再加兩份肉或者加一顆茶葉蛋,以及一份水果,就可以當隔天的午餐。

2008年7月18日

一個月減肥目標達成。

此次非常有恆心毅力的減了一個多月的肥(我的恆心毅力只大約一個多月?!) 以下是成果報告,做來看爽的,因為還有兩個月的路途啊。目標呢?是遙遠的穿著衣服站上磅秤顯示40KG這樣的重量。

2008年7月7日

談「敏感性肌膚」

引用自極緻皮膚專科診所的宋奉宜醫師

寒流報到,北部氣溫幾天內驟降到十度上下,忽然許多朋友「敏感性肌膚發作」,診所因此進入緊急戰備。

「敏感性肌膚」是一個很詭異的名詞,很少有正式醫學不承認的說法如此廣泛地被認可,即使皮膚專科醫師也朗朗上口。這個名詞形容的是一種不穩定狀態,「隨時碰到刮風或是一點點不溫和的乳液/保養品,肌膚立刻出現紅腫與發癢現象…」

筆者不願意運用這樣的名詞,主要怕誤導民眾認定自己有體質問題,忽略正確保養方式。一旦放棄改善的努力,就再也不會有機會。

就皮膚醫學定義來說,「敏感性肌膚」是不存在的,只有「過敏性肌膚」、「酒渣(玫瑰斑)」與「無症狀發炎反應」才是正確名詞。前二者確實為過敏體質,後者則是發炎後尚未完全恢復的皮膚。也就是說,大多數「敏感性肌膚」往往不是所謂的「膚質」,而是皮膚受損的輕疾病或亞健康狀態。這是本文討論的重點。

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,真正肌膚過敏並不多。特別是所謂的「化妝保養品過敏」更是十分罕見。週邊朋友常常說「我是敏感性膚質」,顯然與科學事實不合。現代人強調「徹底清潔」,每天都很認真地將皮膚清潔受傷,造成發炎或是準發炎狀態才是事實的真相。如果加上輕微刺激作用的化妝收斂水,「每天都是敏感性肌膚」就不會是奇怪的事。

表皮傷口大約三天至二週可以癒合。如果傷害到真皮,深部組織與血管敏感反應通常需要八到十個月才會完全消除。之後只要稍微一洗臉,或是使用去角質或美白產品,真皮部位的承受能力不足,就會產生紅腫現象。

如果您已經有這樣的現象,請務必降低您的清潔強度,改正您的清潔心態。好好保護九至十二個月之後,您的肌膚就會回到正常健康狀態。如果繼續維持「徹底清潔」的錯誤信仰,任何治療都是沒有意義的。

2008年7月1日

吃隱藏性油脂 越減越肥

為了健康著想,很多人不愛吃肥肉和油炸物,但到醫院做檢查時卻檢查出 高血脂相關疾病。其實肥肉和油炸物並不可怕,因為都是「看得到」的脂肪,但食物中仍有許多看不到的隱藏性油脂,也必須小心。這些看不到的脂肪更容易因口感 好而吃進大量的油脂,要特別注意。

十大隱藏油脂
平常飲食中許多高油脂、高熱量的食物,但外表並不油膩,這些含隱藏性脂肪食物的共同特徵是吃起來特別香、口感好,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下更多。我們請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,從常吃食物中,挑選出較容易被忽略的隱藏性油脂,並教你怎麼吃這些食物。

燒餅
熱量高,1個約80克,就有256大卡,脂肪含量7.2克。油脂多是因和麵時為讓口感較酥,而會多放一些油,即使是烤的而非油炸方式,熱量仍不低,且脂肪含量也高。怎麼吃 早餐若吃燒餅,最好搭配無糖豆漿,降低熱量攝取,且不要再夾油條了,以免吃入更多脂肪,如果會餓,可吃一顆白煮蛋,或燙青菜、新鮮水果。

丸子和餃類
魚丸、貢丸,2顆約40克,95大卡,脂肪含量7.6克。餃類吃5個以上,熱量就超過155大卡,脂肪含量超過10克。脂肪高是因大部份用油脂多的肉來做,如五花肉。這類食物因體積小,不知不覺就吃多了。怎麼吃 吃火鍋時先吃些熱量低的青菜、增加胃中食物體積,很快就有飽足感,再吃加工餃類、丸子,就可減少隱藏性油脂攝取。

中式餐
中餐常有肉菜同炒料理,如紅椒炒肉絲,多將肉絲醃過、裹上太白粉,先油炸再和紅椒熱炒,以縮短炒菜時間。但油炸後,熱量就變高,脂肪含量也多,且裹上太白粉易吸油,故外食易因此肥胖,應選肉類沒炸過的菜色,烤或蒸、煮最佳。怎麼吃 若有道食物是肉菜同炒,配菜盡量選單純烹調如蒸、煮青菜。

白吐司
尤其便利商店所販賣,因製程特殊,比傳統麵包店的吐司熱量高,1片200~300大卡,脂肪4克;傳統麵包店白吐司1片約75大卡,脂肪約1.9克。 怎麼吃 白吐司熱量高是因揉麵時加了奶油,若選全麥麵包,熱量及油脂較低。

牛小排
牛小排、肋排、排骨因骨頭附近的肉油脂較高,將肉去骨後,1小碗約60克,就有234大卡,脂肪含量22.6克。因有骨頭,而忽略肉的份量,越吃越多,造成脂肪攝取過多。怎麼吃 可選脂肪含量少的部位,如牛腱、腰內肉、後腿肉等,或標記「低脂肪」的肉品。

蜂蜜蛋糕
蜂蜜和香蕉蛋糕製做時都加了油,甚至為使口感更好,不用蛋白,而用奶油打發,故熱量高、脂肪含量也高。100克就有360大卡,脂肪含量17.8克。怎麼吃 外層顏色較深的皮剝掉,吃內層蛋糕體,或吃時配無糖或低糖綠茶。

丹麥麵包
丹麥麵包有層油酥皮,即熱量來源,因用油拌麵粉製作,一個熱量超過300大卡,脂肪含量更超過20克,如有夾心,熱量和油脂更高。類似產品如蛋黃酥,熱量、油脂更高。怎麼吃 選沒有夾心的,或同餐中不要再吃熱量、油脂多的。小西點、鳳梨酥這些食物熱量都不易察覺,如蛋捲,5根約100克,就有541大卡,脂肪含量32.5克,等於一個便當。小西點製作中為了口感香酥,會添加大量油脂、糖份,所以越酥、越脆的,熱量、油脂含量都很高。怎麼吃 一次不要吃太多,如蛋捲一次吃1到2根,配水或無糖綠茶。

肉鬆
一大湯匙約20克,熱量88大卡,脂肪含量有5克。這類食品包括肉鬆、肉酥、肉條,熱量都不低,且因為製作過程添加油,所以油脂含量也很高,所以即使是當成配菜吃,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增加熱量攝取。怎麼吃 若要配飯吃,一餐配半匙就夠了,平常不要拿來當零食吃,且可選雞肉鬆,熱量稍低一些,但魚鬆熱量就和豬肉鬆差不多。

台北馬偕醫院
營養課課長趙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