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自燃燒脂肪.降低體脂率全計劃
慢性病、體型走樣、肝功能指數升高……接近30、或過了30的你,是不是開始發現你的體重沒什麼變化,但身體上的肉肉似乎像「乾坤大挪移」一般移了位?臀部、腹部的脂肪開始變多變厚、變鬆垮,「中廣」的身材日益明顯;而臉龐卻日益瘦削、眼皮深陷,肌肉鬆弛無彈性,讓人大嘆:「該凸的不凸,該凹的不凹」!
體重機的數字雖沒有改變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你的身體卻悄悄產生了微妙的變化!
中年鮪魚肚、臀部下垂、腰際鬆垮、大腿沒彈性、手臂出現游移的贅肉……。可知道,這些都是你身上的脂肪在作祟嗎?想回復往日的樣貌,就從全面打擊脂肪開始吧!
你認識體脂肪嗎?
以往大家都以「體重多少」來判別身材標準,擁有一個安全的數字,似乎就可以高枕無憂。然而,體重已不再是衡量肥胖與否的唯一標準,現今「體脂肪率」 (Body fat)才是真正被視為精確度高、能掌握健康的指標。而且,體脂肪的多寡與身材外表並沒有直接關係,很多看起來瘦的人,體脂肪不一定就比胖的人來得少,身體健康也有可能在這一點一滴的脂肪累積中被拖垮!所以,用體脂肪器測量體脂肪率,絕對比站上體重機量出來的「數字」更具有意義。
體脂肪率是指身體成份中,脂肪組織所佔的比率,過高的體脂肪率是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的主要導火線,要控制體脂肪率在正常範圍,是無法藉由目測或一般體重計獲得數值,最方便簡易的方式就是以體脂肪計來測試。
體脂肪計是透過人體電阻原理,利用低電壓電流以測出電阻的單位,因為人體組織中的體脂肪是不導電的,而其他非體脂肪部分有70%為水分是可以通電的,如果電阻愈大,體脂肪就愈高。所以要判定一個人的體脂肪是否過高,不能全憑目測;一個外型瘦小的人若不運動,體內還是可能囤積過多的脂肪,脂肪率當然也會跟著偏高,這就是所謂的「隱藏性肥胖者」。
會造成這種現象,探其原因,「運動」與「飲食攝取」似乎成了最大的關鍵。
體脂率是慢性病的指標
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營養管理師高欣農表示,體脂肪率是慢性病的指標,也就是身體健康的指標。一旦發現脂肪率偏高,就必須檢測自己的血壓、血糖、肝功能等情況,看是否潛藏危害健康因子,找出肥胖原因後,再設計出適合自己且可持續的飲食控制、運動及改變生活方式。
高欣農指出,目前體脂肪率無法像計算BMI的方式自行算出,只能透過精密的儀器測量,最精準的是用MRI(核磁共震)的方式測出,醫療院所經常用它來測量肝脂肪指數;若體脂肪率愈來愈高,肝臟日積月累之後無法代謝時,失去作用後就會產生病變,「剛開始或許是纖維化,之後若毫無察覺或改善,就可能演變成肝硬化。」高欣農說,脂肪肝沒有藥物或任何治療方式可以解決,唯有「減肥」一途!
高欣農說:「簡單來說,一個體重過重的人,他的體脂肪率通常都是過高的,除非他是運動員(肌肉的重量);而一個體重在標準範圍內的人,體脂肪率也有過高的可能。」人體的代謝率和年齡呈反比,降低體脂肪率真正要做到的,是減肥,而不只是減重!